送 别王维
山中相送罢,
日暮掩柴扉。春草年年绿,
王孙归不归?
王润英解读 寻常的送别诗,大多描写送别时的情景,抒发不舍别离的依依深情。王维这首《送别》却别出心裁,写送别之后。 诗的首句“山中相送罢”,以一个“罢”字将送别场景统统略去,腾出笔墨和空间,偏从送别之后写起,比通常的送别诗在描写的时间和情境上更往前推进了一步。送走友人之后,已是日暮,诗人轻轻掩上了柴门。“掩柴扉”的动作细节,像一个符号,既代表诗人从外部世界回到个人空间,又从时间上宣告这场送别的结束。然而掩上柴扉之后,诗人回到自己的世界,他在想些什么呢?在寂寥和孤独中,他不禁浮想联翩,想到来年春风吹来,漫山遍野,芳草萋萋,到那时,朋友大概会归来吧!可以说,诗人身在柴门之内,心却依然在柴门之外。看来这场送别虽然结束了,但离思却深刻悠长,在王维心里萦绕不散。
“春草年年绿,王孙归不归”,化用了《楚辞·招隐士》中“王孙游兮不归,春草生兮萋萋”一语,原意是招山中的隐者早日归来,王维此处却反用其意,企盼朋友回到山中,并且将原文的感叹句化为疑问句“归不归”,传递出担心朋友去而不返,盼望其早日回归的幽微深沉的感情。虽然用典但又了无痕迹,让人感到是从诗人内心深处自然流出的挚情,这便是王维用典的贴切和灵巧了。
另外,“春草年年绿”,也有版本作“春草明年绿”。“年年”像是流水的感觉,表达的时间相对宽泛和不确定;“明年”表达的时间则更加具体而急迫,亟盼友人明年春天就归来。按照林庚先生的解释,如果说春草的“绿”使整首诗有了色彩、画境和意趣,那么“明”在这里还达成了一种照眼和亮眼的效果,仿佛春草都绿得透明了,那正是朋友回归的日子,是一切美好的开始。不知读者们更欣赏哪一种?
全诗寥寥四句,仅二十个字,立意新奇,造语自然,章法连贯,且善于营造余韵,字字都能动人心弦,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五言绝句的魅力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恒瑞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